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3-18 作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2621

分享到: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济南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3月11日

济南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山东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鲁政办字〔2018〕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善,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设了数字济南地理空间框架,搭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山东省空间信息与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建成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云服务平台市节点,近50家地理信息企业集中在济南高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2018年全市测绘资质单位达到161家,测绘服务总值突破26亿元。根据《2017测绘地理信息统计年报》数据资料,测绘服务总值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超过自身5倍,据此推算,2018年全市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估计约130亿元。我市地理信息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轨道交通和各类重点规划等重点工程的同时,在经济和资源普查、智慧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应急抢险救灾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目前,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但竞争力不强,供给能力尚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是产业规模小,与省会城市经济地位和产业区位优势不相匹配。二是产业链短,多数从事数据生产基础工作,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等产业活动少。三是创新能力弱,没有地理信息产业领军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少,缺少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在国内各地争相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大形势下,急需奋起直追。同时,我市地理信息产业也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1.政策引导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4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12号),将地理信息产业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推动该产业跨越发展。

2.新旧动能转换。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地理信息产业必将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3.科技创新驱动。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地理信息产品向社会化、三维化、动态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发展,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为引领,把握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新机遇,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和效能提升,实现地理信息产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统筹规划。发挥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完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放融合,聚集发展。实施共建共享和分建共享等模式,强化地理信息产业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和深度应用。发挥省会优势,突出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形成济南特色。

3.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坚持自主创新,完善以企业、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等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支由科技带头人、技术骨干、企业家及复合型管理人才等组成的人才队伍。

(三)发展目标。形成产业集聚、链条完整、特色鲜明、跨界融合的地理信息产业聚集示范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地理信息产业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强市。

1.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到2020年,全市地理信息企业超过200家,年总产值突破200亿元,约占全省比重28.6%;到2025年企业总数突破500家,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20家以上,年总产值突破650亿元,约占全省比重32.5%。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25%以上,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聚集效应明显增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差异化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度高、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强、产业特色突出的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示范区。进驻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的企业超过200家,产业集群效应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成5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力争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有创新和突破。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换,为政府决策、智慧民生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强化产业发展基础。

1.实施重点基础项目。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与重点基础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强化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运维,提升测绘基准精度和服务能力。建立分类型、分要素、按需更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智能化。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升市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开展常态化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应用。鼓励企业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增值研发,充分挖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价值。

2.建设智慧济南时空信息云平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济南市政务云,建设资源自动管理、服务便捷调用、环境全面监控、应用高效集成的时空大数据与信息云平台。结合新旧动能转换、智慧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为全市信息化提供“一张图”,为地理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打造“地理信息+”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度服务于政府治理、行业应用和群众生活。

(二)发展软件研发和装备制造。

1.鼓励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应用。结合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形成时空地理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软件产品体系,加强研发并促进人工智能应用。

2.支持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支持企业发展高度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与地理信息装备,重点研发基于北斗位置信息及大数据服务的智能终端和系统集成,发展无人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测绘装备制造,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培育中高端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生产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提升智能测绘装备制造的专业化、精细化和规模化水平,带动相关配套零部件企业发展。

(三)推进遥感大数据应用。

1.推进遥感技术应用。依托国家定量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应用分中心,加强市级节点建设,建立全市遥感数据统筹获取、保障和应用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创造更多的遥感与行业应用结合点,实现遥感技术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2.空间大数据建设及共享应用。充分发挥智慧济南时空信息云平台作用,利用多源数据集成、专题应用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形成“共享、融合、智慧、应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紧密结合政务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求,实现四大基础数据库信息融合服务,提高行业管理的智慧化和精细化应用水平,助力智慧民生。

(四)实施示范应用。

1.现代交通物流应用。建设基于北斗的智慧物流动态服务系统,通过山东北斗公共服务平台的多个地市云节点,保障物流信息无障碍实时共享,面向全市物流企业开放物流配载、结算、管理等各种智能化服务。通过推动北斗卫星系统在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基于北斗卫星大数据的一体化产业集群。

2.生态环境保护应用。开展生态环境监控和污染源动态监测预测,为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地理信息服务应用,在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及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考评等领域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研发智慧生态等地理信息产业新应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建立完善城市智能治理运营和数字化标识体系,推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能电网、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研究院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产业标准制定,探索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济南高新区贤文片区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依托济南高新区,突出省会创新创业要素聚集优势,以促进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巩固空间信息采集处理、云服务、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建设成果,鼓励北斗导航、遥感应用、三维城市、大数据等方面的投入与研发,提升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产业特色突出的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示范区(图1)。到规划期末,入驻10家地理信息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和较大规模企业,年总产值150亿元以上。

图1.贤文片区测绘单位集聚区位图.jpg

图1.贤文片区测绘单位集聚区位图

(二)加快建设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依托齐鲁创新谷,在齐鲁创新谷建大加速器二号地块(图2)加快建设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园区紧邻轻轨R1线创新谷站点,占地面积约130亩,地上容积率2.25,建筑密度29%,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可售面积约8.9万平方米,自持面积约10.3万平方米(图3)。发挥济南高新区齐鲁创新谷紧临济南大学城的区位和人才优势,加强与院校间合作,组建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重点打造以物联网、智慧物流、软件研发等为主的第四代科技产业园区。到规划期末,可集聚约150家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每亩地产出约7500万元,年总产值预计突破300亿元。

图2.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区位图.jpg

图2.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区位图


 图3.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概念规划图.jpg

图3.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概念规划图

(三)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地理信息产业园。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在黄河北岸科创集聚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占地约200亩(图4)。将地理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以智慧地图与自动驾驶、室内空间定位、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为主的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到规划期末,入驻10家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和较大规模企业,年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图4.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区位图.jpg

图4.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区位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推动规划实施。加快地理信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立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地理信息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组织本规划实施,指导和协调产业发展。

(二)增加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扶植力度,积极研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地理信息企业提高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认真落实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出台培育地理信息企业产业园区、支持使用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地理信息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实施人才工程,强化智力支撑。推荐地理信息优秀人才进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计划和“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市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等科技领军人才,促进相关领域人才集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地理信息“大国工匠”,为地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撑。促进理论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完善人才以技术或知识产权参股、入股等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推动对外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市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地理信息产品出口,输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技术,打造国际地理信息企业品牌。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企业的沟通协作,为我市地理信息企业拓展国际地理信息业务提供咨询服务。






9909900藏宝阁资料